福康宁山

福康宁山公园坐落在闹市区的一个小山头上,繁华中一片宁静。福康宁由“Fort Canning”音译过来,是一个吉祥如意的名字。然而,这么祥和的名字背后却是曾经的大风大浪。几百年前,马来皇家在这座山头发号施令。1819年,英国人莱佛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陆后,便看上这座可以俯视新加坡河口的小山,并在山顶建起总督府。二战时,这里是保护新加坡的要塞,“战盒”(The Battle Box)依山而建,是英国人在新加坡所兴建的规模最大的地下防卫工程,包括通讯室、兵士休息室、密码室、统帅指挥室等。在二战期间是英军最大的地下指挥中心,能够抵御轰炸。里面空气循环流通,22 个房间由走廊联系起来,有多个出口,都有掩体保护,让防卫者在遭到攻击时,出入堡垒而不被察觉,出其不备攻击敌人。

但是,战术上无论多么坚不可摧,一旦战略上失败,再好的工事、再先进的武器装备、再数量众多的军队,都变成摧枯拉朽般溃败。

英军几次犯下战略性错误,比如,战争之前英军主要防守新加坡东部和南部,以防日军从中国南海方向进犯,殊不知,日军从北边的泰国和马来亚骑着自行车吹着口哨穿过丛林,轻而易举就兵临新加坡北部,然后佯攻北部的东面(东北)。英军显然不知道“声东击西”这个成语和36计,慌忙调兵守护东北,日军轻轻松松就从西北越过柔佛海峡,魔爪踏上新加坡土地了。在水源被切断,包括医院在内日军进行了几次屠杀制造最大恐慌后,英军的战斗意志很快瓦解,最高统帅白思华在此处决定放弃抵抗,之后自己扛着白旗前往日军大本营 – 福特车厂投降。

10万英军向3万日军投降!

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这是英国历史上最惨痛的失败,最耻辱的投降。可是,本土深陷欧洲战场的英国对这片东方殖民地早已经鞭长莫及了。

新加坡被更名为昭南岛,从1942.1-1945.8,新加坡人民经历了日军三年半血腥统治,近10万无辜百姓在“大检证”中被杀。

今天,碉堡经过全面的重新装修,已被辟为展览馆。馆内的许多物件,如无线电话、桌椅、电灯等都是原有的历史遗物。特殊装置产生的视听效果,使游客能够体会到 1942 年 2 月 15 日早晨日军攻陷新加坡的景像,有如身临其境。

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