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高法院详情

新加坡前最高法院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,于1939年竣工,作为新加坡最高法院的所在地,一直服务于国家长达六十多年,直到2005年新加坡最高法院搬迁至新的地点。现在,这座建筑已被改造成国家美术馆,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。

新加坡前最高法院建筑的外观十分独特,被誉为新加坡建筑的代表之一。建筑师Frank Dorrington Ward利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材料,使建筑在设计上更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。建筑的外墙以花岗岩和白色混凝土砌成,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。建筑的主体为一个六层高的中央塔楼,四周围绕着低矮的翼楼,整座建筑的外观看起来非常大气、庄重,体现法律的神圣。最高处的大穹顶,仿造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宏伟壮丽,高达54米,在1939年,是新加坡的天际线。当时还需要特别勘察,确保穹顶不会干扰附近福康宁山的灯塔运作。随着时间推移,顶上的金属生成独特绿色铜锈,也称铜绿,呈现别样风情。

正门上面门楣浮雕还有体现建筑与基础设施的建设、橡胶业的种植及其发展、莱佛士和苏丹/天猛公签约、渔业及渔民的生活、自由贸易港口等。

精美的科林斯石柱与山墙面上雕刻是意大利艺术大师“卡瓦拉里 鲁多夫·诺里”(Cavalleri Rudolfo Noll)的精心杰作。栩栩如生,中间的人物是公正女神,她的右边有一个人在寻求宽恕,而这个人的旁边则是立法人员。在公正之神左侧则是另一个人脸上充满感激之情,而后面有一个人和一只牛,以及拿着麦穗的儿童。其意义是,哪里有法律与公正,那个地方就会有繁荣与富有。

进入建筑内部,可以感受到建筑设计上的精心和细致。整个建筑内部空间被精心规划,包括许多精美的细节装饰,如花岗岩地板、铁艺扶手、镀金天花板、彩色玻璃窗等等。建筑内部设计十分注重细节和对称美,使人感到舒适、庄重。

建筑内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当属中央塔楼的法庭大厅。这座大厅以巨大的圆顶为特色,设计灵感来自于古希腊建筑的样式。大厅内部的装饰非常精美,如大理石地板、法官席的饰品、铁艺扶手等等,彰显出建筑师对于建筑装饰的精益求精和对于细节的关注。此外,大厅内部还有一个奠基石,殖民地政府在基石下放置了一个文物时间囊,包括六份 1937 年 3 月 31 日的新加坡报纸(4份英文、1 份华文和 1 份马来文报)和一撮海峡殖民地硬币。文物时间囊定在公元 3000 年出土。其中两份报纸,海峡时报和星洲日报至今还分别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发行。

部分当年的嫌犯拘留室和庄严的最高法庭也被保留下来。您是否感觉到法律的威严和神圣?

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